品牌营销策划中品牌命名的三大原则以及七个建议

发布时间:2021-08-09 09:04:05   来源:苏州卡沃奇品牌营销策划机构


众所周知,为品牌取名一直都是个万年难题。无论你经过多少前期的市场调研,中期的各种意义梳理,好不容易取了个称心的名字,却败在最后的商标注册里。 

取名的逻辑说难不难,说易也不易。


正如营销大咖史玉柱说的:“一个名字如果不上口,不容易记,往往就要花上几十倍的广告力度才能达到让别人记得住的效果。”由此可见,品牌名的好坏,至关重要。给品牌起一个好名字,可以说就是赢在起跑线上。名字,也是品牌的第一个“行走的广告”。


正如我们所熟知的,“滴滴出行”、“小米手机”、“喜茶”这些品牌名字,就具有亲和力,能让消费者产生很好的消费联想,在一定程度上来说,自带传播力。

 

宝宝取名有五行生克原则的说法,品牌取名又有什么原则,到底有没有套路?今天也想就这个品牌取名问题跟大家一起分享心得。


品牌命名的三大原则


1、好念,有传播力

好的品牌名字应该遵循“短、平、快”的原则,一听就记住了;反之,应该少用一些不常见的字眼,增加沟通成本。就像我们熟知的“旺旺”、“拼多多”、“支付宝”、“美图秀秀”等,各有各的独特亮点,就像一把锋利的刀,进入到消费者心智当中。


2、容易记忆

在这个在碎片化信息泛滥的时代,保证自身品牌有效的信息摄入很关键。

每个消费者都是“金鱼系”,记忆只有七秒,他们的记忆是短暂的。就像在广告圈有这么一个关于心理学的说法,从短期记忆来看, 在不同类的商品品牌中,对于消费者而言,每一个大类平均能记住的品牌也就是7个,一般不会超过7个。

换言之,当消费者在进行消费决策时候,你能否让自己的品牌成功跻身前7个,就是实现转化的关键。

所以品牌名字,本质就是一场抢占消费者的博弈。博弈的关键在于品牌记忆,你的名字容易记,大家自然对你印象深刻。


3、符合产品属性

好的品牌名字,应该与产品相辅相成、相得益彰,这就需要品牌充分结合自己的品类、市场定位等来做命名决策。

毕竟一个品牌名称一旦拍板敲定,就意味着长时间投入使用,如果品牌方因为市场需求,需要扩展产品线或者重新打造子品牌,能否沿用原来的母品牌,这一点就需要慎重。


品牌命名的七个建议?

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理论get到再多,终究要实践落地。现在就整合一些品牌取名案例,集合一些品牌名案例,看看到底需要怎么取名。


一、用生动的符号说话:数字、动物

看过华与华的《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》,就会深刻感知这一点,超级符号让品牌更具传播力,这说的就是“符号化”的巨大能量。

大卫-奥格威也在《一个广告人的自白》中提过3B原则,即beauty(美女)、beast(动物)、baby(婴儿)。给品牌命名的时候,以动物符号为表现手段,一方面符合人类关注自身相关生命的天性,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关注点,因此也最容易获得消费者的喜好。

从普适性来看,以数字、字母、动物来给品牌起名法,这一点不难理解。我们都知道阿拉伯数字、动物这些符号是世界通用的,不分国家、地域和民族,普适性优势显而易见;另外,我们的日常生活,无论是柴米油盐酱醋茶,都少不了跟数字打交道,数字自然也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内容,具有生活化的特点。

例如:

361°代表了一个圆,一个句号,更强调的是多一度热爱。从0到1,是结束也是开始,“1°”象征着新品牌重新从“1”出发。361凭借简单的数字,表达到位。

天猫以一只黑喵作为品牌名字。一只会飞的猫,有点调皮,还有点任性,画面感十足。

“猪都会飞”颇有喜感,也很符合旅行到处飞的场景, 表达了飞猪旅行可以让旅行更简单。


二、采用叠词、重复的手法

这个确实是一种有效的取名“套路”,人都是有惰性,如果通过重复的手法表达叠词,可以收获朗朗上口的效果,强化传播力,快速占领消费心智;此外,还可以增加品牌亲和力。

例如:

拼多多、娃哈哈、旺旺、滴滴出行、美图秀秀


三、传递积极向上,美好寓意

好的品牌名字应该能够给消费者传递一种正面的联想,而不是让人产生不安、不适的感觉。比如说一个品牌名字是否会因为谐音、同义词等,导致让人对品牌名字想到不良的一面。

例如:

腾讯名字就有两方面的内涵,一方面是融入了创始人马化腾的“腾”,展示创始人的创业精神;另一方面,“腾”本身也表达着一种飞黄腾达、事业腾飞的美好内涵。从这两点看,这个名字表达也是十分正面。

可口可乐顾名思义,就是好喝、快乐,将口感和心情一网打尽。 这种“快乐”后来也变成可口可乐的一种品牌文化和资产,延伸出更多好玩的创意。


四、古代诗词/经典故事借用

通过抓住大众熟悉的古诗词或者史上的经典名言,作为灵感来命名,也是一种取巧的方法。运用在品牌名字随时给品牌加分,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可以降低大众的沟通成本。

例如:“百度”品牌名字来自辛弃疾的《青玉案·元夕》当中的“众里寻他千百度”,百度取名背后,是想传达这样一种内涵——对中文信息检索技术的执着追求,强化了整体名字仪式感,让品牌内涵得到提升。从古文化入手,有效结合古诗词,既方便大众记忆,又传达美好的寓意 ,可谓是一举两得。

“宜家”的名字就是以《诗经》“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”,这句古诗词为创意灵感,表达的也是意思是美好和睦,家庭和顺、夫妇和睦。这也很契合“宜家”的深刻内涵,那就是营造温暖的居家氛围。

“阿里巴巴”则是来自《一千零一夜》中的故事《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》,这背后还隐藏着着这么一个说法,“芝麻开门”是打开秘密宝藏洞门的咒语。从这一点看,阿里的命名对公司的发展无疑也寄予厚望,期望创造神奇的互联网公司。

“娃哈哈”,第一时间都会联想到脍炙人口的新疆民族歌谣——《娃哈哈》,让大众在熟悉的儿童语境中记住品牌。

当然这本身还传达着更多内涵——“哈哈”本身就营造一种欢快喜悦的氛围,而这种开心的符号也属于每个人;另外,“哈”也是宝宝最原始的发音,取名上塑造熟悉语境,可以让孩子从小开始,就对品牌产生童年记忆。


五、融入产品独特卖点

通过营造嗅觉、触觉、味觉的感官体验,直接突出品牌或者产品的优势, 传达给消费者独特的利益点,有效深化大众对产品亮点的记忆。

例如:

舒肤佳:巧妙将肌肤和“舒服”结合在一起,让人自然联想到产品温和、无刺激的一面。

飘柔:生动化展现头发柔顺、蓬松、丝丝顺滑的画面感,说的正是为消费者的护发创造柔顺体验。


六、定位你是做什么:强化品类、行业属性

如果说融入产品利益点注重在卖点沟通上,那么基于品类定位的品牌取名 ,可以帮助品牌抢占品类制高点,快速占领空白市场。

例如:

支付宝:一目了然,表达的就是“支付的宝贝”,赋予支付宝在“支付”领域的重大功能。

饿了么:十分口语化和接地气的名字,第一次看到以为有人在问你饿了没有。这样的一个名字可以让人联想到要饿了,是时候要吃东西,。建立的就是吃饭、饥饿的场景,定位的就是“外卖”品类。

今日头条:表述的就是推荐有价值的新闻、分享资讯的产品,“今日头条”的品牌名字新闻、资讯属性十分强。让人看了就会产生这样的联想——想知道今天的最新资讯和头条,看“今日头条”就够了。“头条”即“第一”,这个第一也是消费者心智中的第一。


七、品牌人格化,塑造IP形象

名字人格化,在品牌名上塑造一个可感知的人物,可以让品牌活起来,跟粉丝用更加有亲和力、有趣地沟通,品牌也更具有温度。

例如:

江小白,就像以往我们认知中的“小明”一样,富有生活化的气息,亲和力十足。它更像是一个与你促膝长谈的朋友。通过名字就能让人自然联想到与好友把酒言欢,谈天说地的场景。可以说,这为品牌在日后的文案打造和营销互动上奠定了深厚的基础。

小茗同学:与“江小白”的取名具有异曲同工之妙,“小明”这个形象,对于大众来说应该是非常熟悉的一个神奇存在。无论是读书时中文造句、讲笑话等场景,“小明”总是那个用来做示范的称呼。拟人化的表达方式,折射出品牌的人文关怀。








苏州品牌策划苏州策划苏州营销策划苏州可行性研究报告
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